现在,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,家庭的生活条件也逐渐在变好,但是,父母也不要忘了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养成独立的性格,不要让孩子处处都依赖家长。避免过度保护孩子,才能培养出更加独立自主、坚强的孩子。下面,我们来了解下:孩子的独立性格,如何养成?
养成“自己做”的生活习惯
孩子满岁后,就应该让孩子养成“自己做”的生活习惯,例如让他自己吃饭、穿衣服、整理玩具等。因为这不仅可以避免养成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习惯,而且还可以让孩子借此探索与学习,一举两得!虽然有时孩子可能做得不好,但还是应该让他学着自己做才对!
培养“观察、思考”的能力
在孩子养成自己做的生活习惯之后,接下来就应该培养孩子“观察学习”及“思考”的能力,从而打下孩子内在人格独立的良好基础。
激发“解决问题”的创造力
生活中,多引导孩子做创造性思考,例如询问孩子“杯子除了用来喝水,还可有哪些用途?”“如果你是小红帽,你要如何对抗大野狼?”“筷子除了夹东西,还可不可以当叉子?”等问题,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。内外兼具之后,接下来就是激发孩子“解决问题”的创造力,让孩子将来面对问题时,能够自己思索解决的方法。
建立“是非对错”的判断力
为孩子选择一些具有是非意涵的小故事,在说故事的同时引导孩子思考其对错,建立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。当孩子已具有以上三大能力之后,便慢慢地会具备了自主、独立的性格雏形,然仍须补强对“是非对错”的判断力才不会导致偏颇和价值观。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父母可以适当地给予孩子一些空间,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、思考。让孩子主动去尝试如何去解决一些小问题,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这样能够更好地去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。
参考来源:中国儿童教育网